生产设备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商,专注设备联网、软件开发、系统实施
17768011972
首页 >> 案例 >> 列表
  • 生产条码管理系统机械行业行业案例

    生产条码管理系统机械行业行业案例

    日进塑胶五金(昆山)有限公司由台商独资,主营电子、汽车等相关塑胶与五金零配件开发、生产。目前面临着产业转型,从过去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逐渐向集约经济高科技方面转型,然后生产设备过于落后陈旧遇到很大麻烦。点迈公司经过严密的设计,研发的生产条码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对生产条线进行统一规划,实况监控,系统兼容性强为公司解决问题。(2018-03-04)

  • 仓库库位亮灯系统汽车零部件案例

    仓库库位亮灯系统汽车零部件案例

    远轻铝业(中国)有限公司是由日本远轻株式会社投资的独资企业,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的铝合金轮圈、引擎零部件及增压器壳体。然而面对原材料成本上升致使利润下滑、资源浪费严重、设备落后,缺乏创新力等问题。点迈仓库库位亮灯系统基于最新的二维码技术,针对仓库管理人员的操作进行规划,带来良好解决方案。(2019-03-03)

  • 生产设备监控系统应用案例

    生产设备监控系统应用案例

    昆山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由台湾六和集团和日本丰田集团共同投资兴建,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出现了生产设备落后,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点迈生产设备监控系统是一款有效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生产线产能、工位异常报警、设备综合效率等广受中小企业青睐的系统软件,自昆山六丰引进了该系统后完美解决了公司面临的严峻问题。(2019-03-24)

  •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软件汽车零部件行业应用案例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软件汽车零部件行业应用案例

    天合(苏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属于TRW 车身控制系统欧洲及新兴市场,主要生产汽车组合开关、点火锁开关、后视镜开关、开关组件等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公司由于机械设备管理不善,生产设备过于落后,生产模式停滞不前,点迈设备备品备件管理软件的出现能完美解决天合(苏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所遇到的问题。该系统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功能,提高生产效率。(2018-03-25)

  • 联网静电测试系统应用案例

    联网静电测试系统应用案例

    雷贝斯托摩擦产品(苏州)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工业用摩擦片制造商,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及配套于国内各大汽车生产商。随着公司不断扩展以及扩大出口量,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问题。点迈的联网静电测试系统针对该企业设备不足、生产成本高昂、生产效率不高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实现静电测试和人员身份的自动识别,管理中心可实时了解系统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2018-04-01)

  • 设备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

    设备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

    苏州虎丘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系列汽车离合器总成的股份制企业,近年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公司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点迈的设备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基于在数控领域多年的计数应用的积累和沉淀,为帮助企业提高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放弃传统的人工统计纸质管理,系统简洁美观,易操作,节约生产时间,提高产能。(2019-03-24)

  • 生产条码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

    生产条码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

    苏州市申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颇具规模的集汽车排气系统、汽车尾气后处理器设计、生产、销售一体的民营企业。目前面临市场占有比例下降,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都日益严峻等问题,点迈的生产条码管理系统经过严密的设计,针对该企业的浪费、环境污染、设备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都给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点迈的生产条码管理系统基于最完整的数据系统,降低成本。(2018-04-07)

  • 点迈工时系统提升欧米特生产管理效能

    欧米特是一家颇具规模的意大利制造企业,专注于滑轮生产制造且产品远销多地。伴随企业扩张与竞争加剧,原人工工时管理模式问题凸显,成为发展桎梏。(2024-11-22)

  • 维修工单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维修工单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同时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还可以打破国外因食品质量追溯设置的贸易壁垒,为嵊泗贻贝增加出口机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2018-05-13)

  • 包装称重防错系统案例

    包装称重防错系统案例

    点迈的包装称重防错系统能够很好解决该公司目前的生产困境,包装称重功能能够代替人工作业,并且安全、灵活、便捷、准确,减少劳力使用,降低生产成本。该系统使用率极高,并且可一直重复使用,维护简便,操控简单,并且可随时更新,跟上现代趋势需求,创新技术,更新信息,满足市场需求和趋势。(2018-04-15)